Tuesday, October 25, 2011

和式即拋紙餐具包裝- Wasara Tableware Sustainable Packaging











Wasara由田邊千三代女士及緒方慎一郎所創的和式即拋紙餐具品牌(Video)餐具的材料是將蘆葦攪拌成漿,加入竹屑及甘蔗渣,用後丟棄後可自然分解。由於本身植物纖維特性,加工後可做出類似紙張質感,但卻擁有更堅硬的觸感,加上細緻和不規則的線條的設計和應用,讓即拋式的餐具看起來恍如陶瓷一樣高雅。

系列餐具包括了圓碟、方碟、長碟、角形碟、高腳碗及咖啡杯等,均以和式簡約設計風格為主,擁有不同大小尺寸供選擇和搭配。

其實,喜歡這個日本Wasara和式即拋紙餐具包裝更多的是它的「意味和感觸」(整理了日本禪宗美學的意涵,有興趣的自己去看看)。

【日本禪宗美學】

據悉禪宗只傳法相,不傳文字,也不以外在知識的累積為禪修的修行方式,主要是以本身與自然、天地萬物在互動之中所引發自內心的感觸,感動激發思考的模式,進而思考其意義的原理。(資料來源

禪宗的主張「不立文字」,是為一種隱喻,是為解消人為表達方式,解構人造的世界,但並不一味地追求回歸自然的意境,而是那種片刻永恆的意境美,以回歸人類文化的創造根源和汲取文化新生的活力。

「慧可求安心」提揭「心」的問題,乃是禪最基本、也是最終極的關注所在,為論述禪的形上美學理論之預設;「見山是山」強調禪宗美學的形上性格,運用其獨特的「否定之否定」辯證模式,專注於對超越的本體之追求,與其參透本體之後,所呈現的盎然禪意與擺脫因果輪迴的形上境界。

禪宗掙脫了理性的枷鎖,尋求回歸未經污染的本真狀態,進行感性的本質直觀,才能還天地萬物以本來面目。禪宗對「空」性的強調,決定了其形上追求的性格,惟此「空」並非頑空,而從「空」的本體,回歸到人的性情,從出世走向人世間,泯出世入世為一體,把本體形上的追求貫注到人生的境界與情味上。(資料來源

中國禪宗吸收了大乘佛教「般若空觀」和魏晉玄學「有無」與「自然」的心性理論,而日本禪宗并不是簡單照搬中國禪宗的思想,在它形成的過程中受到了本土宗教神道教「萬物有靈」, 「神皇一體」教義和原有佛教「末世觀」的影響,其形成的思想與哲學基礎與中國禪宗迥然不同,因而在意識形態與文藝中的禪義發生了變化,在禪宗思想影響下的創作也呈現出迥異的風格、境界。

中國禪宗意境是在善的前提下追求美的最終目的,呈現「空靈」、「沖淡之美」;日本禪宗意境因其側重點的不同分出兩種類型:一種是以「寂」為情感基礎,看重無常並喜愛與無常相伴,發展出「幽玄空寂」與「風雅閑寂」兩種意境美,另一種是與武士道的精神相結合而產生的勇猛剛強、超越善惡的純粹之境。(資料來源)

由於自然風土 文化性格和精神結構的驅使下,日本美學結構遂形從古代的「真實」(まこと)到「物哀」(もののあはれ),到近世的「空寂」(侘び)、「閑寂」(さび)的系統

「真」是一種自我認知的真實與感受中的無假,這種外在自然的「真」和內心認定「誠」,便形成了完整的「真實」,而「白便是一種「真實」的純粹體現;相對於「真」的自然客觀性,「哀」則體現了人的喜怒哀樂等主觀性感觸,是一種人的根本精神情感,「哀」需要和「物」連結來表達存在或回歸根本,進而形成了具體的「物哀」。(資料來源

根據日本泛神論自然觀,「神」是存在於自然內部、孕育萬物的神。因此謳歌自然美並不意味要模仿自然,而意味著入「幽玄」之境,回歸存在之根源,藉「風雅」之道去逆向建構對根源的感知。而武士道則是尚武傳統与禪宗結合,其精髓就是忠誠,其次是勇敢,其頓悟觀認為,人通過自我修煉可以大徹大悟,而只有否定了作為執迷根源的自入無我境界,斷絕了生死之絆,追求如櫻花般适時燦爛開放,寂寥洒脫,然後很快悲壯凋零,悄然無的精神境界。(資料來源)

禪宗之於日本美學是以「閑、寂、簡、素」的藝術形式去體現,並以「枯寂」美學意識為終極,是一種放下我執,與萬物相連,偉大且靜謐的態度、一種強調與對象保持距離,看待事物要有客觀反省的態度。

「虛空」的意識使得日本美學中形塑表現是以留白為方法,將藝術呈現淬鍊並將多餘的雜質給去剔除,並在主體追求參透的極致,進而達到純粹的意境。(資料來源)
Powered By Blogger